
博雅史學名家講堂社群班
用腳步丈量歷史,
用陪伴書寫友情,
用合作達成共贏。
國內徒步學史第一課!
項目背景
泱泱中華五千國史,三皇開化五帝奠基,秦漢集權建制,唐宋文道爭鳴,明演清進,煜煜生輝,可謂無處不輝煌,無處不動人。興衰更替,鑒古至今,文明昭彰,乃國史之大道。
觀今盛世,開放包容,華夏兒女重拾自信,闊步前行共追中國夢。家國同理,皆涌優雅商賈,習史、知史、鑒史、用史,以圖企業善治,騰達穩健。承蒙優秀企業家學員厚愛與倡議,博雅俊書院成立了博雅史學名家講堂,以史冶情,以史求道,以史修身,以史觀今。
悟歷史之真諦,明企業治理之法則,探尋共有之規律,用中華文化滋養情操,攬古今格局,鑄常青基業。
史學名家講堂社群班以歷史年代為脈絡,從遠古社會、夏商周一直講到清朝,文明史卷,徐徐展開。
▍班級建設
以共同的興趣做媒介
鏈接平臺優秀學員個體
交新友,聯舊友
薪火相傳相見歡,情誼長存!
班級,就是具有共同價值觀的精神聯合體!
史學名家講堂社群班的精神內核:學習、陪伴、多贏、發展,相互促進彼此成長!
打破傳統的班級模式,增加參與感、體驗感、成就感,培養同學的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提升團隊的凝聚力,挖掘并展現每位同學的深層次個人魅力。
▍課程模塊
◆ 總論:中國歷史概述
以歷史年代為脈絡,從遠古社會、夏商周一直講到清朝,為初學的同學厘清課程主線。
◆ 朝代:遠古社會、上古三代
知悉“三皇五帝”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價值;透析國史源頭中的文化自信;闡明“三代”歷史的更替規律和文明奠基。
◆ 朝代:春秋戰國
懂得春秋戰國兩大階段形成背景;清晰春秋格局狀態及“五霸”爭霸術;清晰戰國霸權興替及“七雄”稱王策;探尋春秋戰國文化變化和軸心文明的歷史意義。
◆ 朝代:秦漢
明析秦始皇和秦王朝建立衰亡之路;領悟漢朝創建與演變的規律;懂得秦漢史在中華歷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意義;探索秦統一六國、秦衰漢興及前漢和后漢的文化變化的關系。
◆ 朝代: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國家分裂,戰亂頻仍。但地域經濟尤其是南方有長足發展。各民族向黃河流域聚集,民族融合擴大,佛教、道教等宗教廣泛傳播,極大的豐富了中國文化。思想文化多元,人們追求個性,形成了璀璨瑰麗的文化藝術。此時期是隋唐經濟文化高潮的過渡期和準備期。
◆ 朝代:隋朝
隋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使得南北方統一,它是承上啟下的一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史上有著重要意義。課程學習要了解隋文帝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改革內容,及其歷史地位和意義,明晰隋朝為唐朝盛世局面開創奠定的基礎;正確評價隋煬帝的歷史功過,吸取隋亡之教訓,明白守江山比創江山更難的道理。
◆ 朝代:唐朝
比較漢唐歷史的不同,分析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帝王的治國得失,討論唐代盛衰對現代的啟示,并分析晚唐改革困境及對當代的借鑒。
◆ 朝代: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并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出現的十個割據政權: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北漢,統稱十國。
五代十國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個紛亂割據的時期,是社會動蕩,戰亂不斷的時期。
宋朝政權的建立,與后周柴世宗柴榮的治國有著很大的關系。可以說柴世宗的文韜武略,為宋朝的強大和實現南北統一,奠定了重要基礎。
亂中有主流,統一為方向。
政權相更迭,五代輪登場。
郭威建后周,子耀立紀綱。
宋室統南北,源自柴世宗。
◆ 朝代:宋朝
宋代歷史存在許多看似矛盾的現象,更加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它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在制度方面獨樹一幟;它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與牽動,使其無愧為歷史上文明昌盛的輝煌階段。
◆ 朝代:遼西夏金元朝
用故事的形式演繹遼金元朝精彩的歷史,讓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殘酷無情,領略帝王將相的雄才大略,驚嘆古代文化的燦爛不息,了解中國的過去,認清中國的現在,看到中國的未來的過渡期和準備期。
◆ 朝代:明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生活最多彩、國家管理最復雜、思想文化最開放、社會發展轉型變化最大的時代。讀史明智,讀明史,可以幫助企業家學員懂政治,學管理,提高做人做事的能力。
◆ 朝代:清朝
學會客觀辯證的看待歷史,一分為二的分析問題,不能受所謂的歷史劇、穿越劇的影響;
● 所謂康乾盛世,是在明清交替、完成了政權交接的背景下,在大清政權高度專制獨裁的前提下,康雍乾三代帝王比較有效的解決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情況下,最終得以實現的。
● 所謂康乾盛世,既沒有給百姓以自由民主的思想,也沒有給中國以科學技術的未來。故而,所謂康乾盛世,是中國傳統封建時代的最后一個絕響。
歷史朝代 |
初擬題目 |
授課時 |
遠古社會、夏商西周 |
2天 |
|
春秋戰國 |
《春秋戰國通史》 |
2天 |
秦漢 |
《秦漢通史》 |
2天 |
三國+魏晉南北朝 |
《多民族的融合與發展》 |
2天 |
隋朝 |
《大隋朝興衰啟示》 |
1天 |
唐朝 |
《唐朝興盛的歷史經驗》 |
2天 |
五代十國 |
五代十國通論 ——兼論柴世宗治國韜略 |
1天 |
宋朝 |
憂患與繁榮——宋代歷史再認識 |
2天 |
遼金元朝 |
從征服到統治—遼西夏金元史 |
2天 |
明朝 |
夕陽與曙光——回首大明往事 |
2天 |
清朝 |
康乾盛世新解 |
2天 |
回顧 |
《中國歷史回顧》 |
2天 |
授課天數 |
22天 |
備注:課程題目會由授課教授進行微調,以學校實際通知為準。
顧問與師資
樓宇烈: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國學泰斗組人物,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鄧小南: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國家級教學名師。曾任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
閻步克: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歷史學系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
榮新江: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研究會理事、副會長,《唐研究》主編。
陳蘇鎮: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員,北京大學《儒藏》工作小組成員,《儒藏》編委會委員。2001年獲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
何晉: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教授,2006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2005年,獲北京大學2005年度獎(正大獎教金優秀獎)
趙冬梅: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嘉賓,新出版的《法度與人心》在中國史熱賣榜上排名第15名。
彭勇: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明清史。
樓勁: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中國歷史研究院研究員。
蒙曼: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碩導組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自2007年以來,五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云》、《唐玄宗與楊貴妃》。
袁騰飛: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曾任中學歷史教師,2008年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兩宋風云》系列節目,打破百家講壇收視紀錄。后相繼錄制《騰飛五千年》《袁游》《袁視角》等大型歷史類脫口秀節目。并出版《兩宋風云》《這個歷史挺靠譜》《戰爭就是這么回事》《世界歷史很有趣》系列等著作,深受觀眾喜愛,江湖人稱“史上最牛歷史老師”。
趙世瑜: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鄉土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代表作有《清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全傳》,《腐朽與神奇:清代城市生活長卷》等。先后獲得第五屆霍英東青年教師獎(研究類)、第二屆韓中青年學術獎等獎項。
陸揚: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師從季羨林先生,后負笈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師從Ernst Steinkellner。最后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杜希德(Denis C. Twitchett)、余英時。畢業后先后執教于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堪薩斯大學。2011年獲聘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史睿: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敦煌吐魯番文獻、隋唐五代史、書畫鑒藏史、寫本書籍史。
丁一川: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原學》雜志編委、副主編,東方歷史學術文庫編委,被譽為“通史大家”
王碧波:博雅俊書院副院長、主講教授,法學博士,歷史學博士,中國傳統文化高級職稱。
鄭小悠: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清代制度史、政治史。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擅長歷史文學、歷史普及讀物的寫作。文筆生動平易,引人入勝。出版作品《年羹堯之死》《清代的案與刑》。獲得“2019博庫﹒錢江晚報春風悅讀盛典”年度新人獎。
胡耀飛: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唐史學會理事,出版書籍:《貢賜之間》、《楊吳政權家族政治研究》
苗潤博:博雅俊書院主講老師,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研究員。研究方向:宋遼金史、歷史文獻學。2020年6月在最具學術權威的中華書局出版了《遼史》探源一書。
仇鹿鳴:博雅俊書院主講教授,1981年生于上海,博士、歷史學者,在復旦大學任教。曾先后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中華文史論叢》、《國學研究》、《唐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研究興趣主要集中于中古中國的國家與社會、士族政治、石刻文獻等領域。2017年10月,憑借《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絡》榮獲首屆"普隱人文學術獎"。
▍招生對象
熱愛中國歷史,有利他心、互助精神,事業心強,有大格局大視野的企業家
▍課程時間
● 學制:18個月。每兩月一次課程,每次2天或3天,共22天。
▍上課地點
●上課地點:游學為主的上課模式 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學員所在城市+學員建議去的城市
▍課程費用
● 58000元/人(含學費、資料費等, 學習期間的食宿費、交通費自理)
● 所有費用統一匯到博雅俊書院指定賬戶:
● 戶名:北京博雅商學在線科技有限公司
● 賬號:0200 0496 0920 0861 324
● 開戶行:工商銀行海淀支行
- 上一篇:《周易》文化與實戰應用高級研修班
- 下一篇:國學經典與女性修養研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