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商道總裁精修班
【課程背景】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承久遠、歷史彌新的優秀文化的統稱。從古至今,每一位有成就者所秉持的經商、做人、處事的根本原則,無一不是源于國學智慧——儒家的進取、道家的無為、佛家的超脫、禪宗的感悟、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權謀、兵家的智慧……一個企業經營者如果缺乏文化底蘊,也許能成為億萬身價的富豪,但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2000年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正式成立,北京大學率先掀起全國性的傳統文化研究及應用推廣,十幾年來致力于把大學文化延伸到社會,把高雅文化普及到大眾,以將中國傳統文化延續和發揚為責任。2009年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正式成立,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中華文明及其歷史發展,發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成為研究院新時代的重要使命。
在新一代國學教育體系中,浚商教育聯合國內著名高校哲學系、中文系、歷史系、經濟系等諸多知名學者與專家,結合十余年國學與管理得教學基礎與經驗,持續跟蹤調研經過國學教育培育的企業家,經過系統性教學研究,深度研發出符合當代企業經營者真實需求的全新國學管理培育項目——國學商道總裁精修班;本項目不但延續國學教學體系內容,同時兼顧企業家在經營與管理落地過程中的實際應用,旨在推動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推動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現實落地,彰顯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推動中國企業家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
【課程價值】
史家之明鑒,助您繼往開來;儒家之進取,助您自強不息;
周易之精微,助您窮神知化;兵家之權謀,助您縱橫捭闔;
禪宗之飄逸,助您超越世俗;道家之逍遙,助您心曠神怡;
醫家之養生,助您精滿神旺。法家之刑名,助您規矩方圓。
【課程模式】
■學而問之:明師傳道。講授與討論相結合,多向溝通交流,課后主題沙龍。
■學而習之:同門共參。每堂課程誦讀國學經典,課后學習分享,將理論與實踐聯系祥結合。
■學而游之:游學訪道。游歷大好河山,在歷史中觸摸文化,在鑒賞間怡養身心。
■學而行之:同門互訪。學員間的企業互訪。分享企業史,探討國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學而用之:知行合一。
《知》學習國學,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全方位的解讀和認識。
《行》課堂教學與游學相結合,重新梳理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合》學習和踐行相匹配,摸索適合自身調整心態的方法,進而成為終生之習慣。
《一》感悟國學,踐行國學。通過觀照自我,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課程設置】
論語 |
國學的管理智慧 |
《論語》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中國歷史上曾經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全面系統地學習《論語》要義,通過精讀深析,理解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現實意義,深刻領會儒家的思想,對中華民族基本價值觀念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為當代企業家修內圣外王之道,以德修心,實現身心合一。 |
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理念,以提升人文素養為中心,給予當代企業家如何把國學中的思想智慧應用在企業管理中的睿智見解,“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
識人用人智慧—《人物志》 |
周易智慧與創新管理 |
《人物志》在我國國學典籍中,是一部專門介紹如何品鑒人才的典籍。書中通過講述識鑒人才之術、量能用人之方及對人性的剖析,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人才放在什么位置上最適合。對當代企業家識人用人,具有借鑒意義。 |
《易經》中國文化史上的群經之首、中國思想的源頭。可謂至高之妙之大智慧。通過學習,理解周易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解周易智慧中萬物蘊涵的道以及道的變化規律,運用至企業創新與管理。 |
儒墨道法與現代管理 |
毛澤東戰略與領導藝術 |
國學跟領導力有什么關系?未來管理的方向一定是中西合璧,國學理念的作用在于提升我們的領導力,更好地將各方面的力量規范到崗位上去,自覺按工作職責辦事,國學思想精髓的靈活運用,可以為企業經營效率的提高做貢獻。 |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但他更是一位謀略大師,管理大師和領導大師。其戰略,戰術、策略和謀略博大精深,變化無窮,深不可測,其管理大開大合,汪洋恣意,而又不失細膩,周到和溫情,其領導藝術如火純青,達到完美境界。 |
孫子兵法與現代企業戰略思維 |
曾國藩的管理之道 |
《孫子兵法》——天下第一奇書,百家兵法之始祖。當孫子兵法對應到企業經營時,得天獨厚的超級戰略、決戰經典,成為企業界不可或缺的商戰參謀。 |
學習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智慧,揣摩人心、收服人心、識人用人之法,造勢做局、把握時機的謀事之道,為企業管理、權力運作汲取智慧源泉。 |
《韓非子》與法家思想 |
領導心理學 |
韓非子集法家之大成,《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為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兩千年外儒內法之統治之道。傳統法家管理文化對現代管理具有很高的指導作用。通過法家學習,以強化組織的統御與控制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
為有效配置企業內部的有限資源,為了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而按照一定規則和程序構成的一種責權結構安排和人事安排,目的在于確保以最好效率,實現組織目標。 |
孟子 |
道德經 |
《孟子》是“亞圣”孟子的言論匯編,其心性論進一步確立了儒家的地位。以“仁義”思想為核心,對仁政、王道,德治、仁政、民本、格君心之非等思想有著系統的闡釋。 |
《道德經》被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史學家、養生修道者皆奉其為經典。領會老子的思維,道家的精神氣質讓我們在忙碌、喧嘩的視覺中體會云淡風情的感覺,體驗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
古典詩歌鑒賞與人文素養提升 |
大國崛起與文化創新 |
通過時間順序梳理了中國詩詞發展的脈絡,并以古典詩歌為載體,歌頌屈原的高潔情操,展現曹操的開闊胸襟,贊嘆杜甫的濟世情懷。同時,還結合時代的思潮走向,告誡當今的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始終有知恩、感恩、報恩之心,力求用博大的胸懷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不斷提升自我人格的修養。 |
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又有其自身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
禪宗智慧 |
中醫養生 |
佛法無邊無際,見心即見佛,得真諦者大徹大悟,來去自由。頓悟佛法,識破禪機,使內心得以清凈,天下皆為大境界,宇宙之間,萬物充滿朝氣,心也將有所歸一。 |
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和、天人相應、道臟腑為中醫養生之根本。從養生中學習生命的智慧,體味生命之大道,享受生命的快樂。為企業家私人定制“事業+健康”的長青發展。 |
【擬邀師資】
王守常: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國學院院長,中國新時期"國學"教育的倡導者與實踐者。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史、佛教、近、現代思想史等。
楊立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哲學系副系主任。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家與道教。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佛學研究院、中國傳統文化博士研究生班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協會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
李中華: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副院長、哲學系博士生導師。
張 辛: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研究方向:文物考古、儒家思想。
張松輝: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方向以道家道教為主),中國文學史(先秦--南北朝時期)研究。
王岳川: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中國書法協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國際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孔令謙:著名中醫文化學者,孔醫堂創始人,孔伯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現任孔醫堂董事長,孔伯華學院院長,世界孔子協會副會長等。著有《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習錄》。
程郁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主編。
岳慶平:“北大三杰”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政策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學發展規劃部部長。
王 正:清華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曉毅: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于研究中國古代思史。
張智勇: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十佳教師。主要研究:管理心理學、領導技能開發、社會心里學、人格結構。
周建波:北京大學經濟史學系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導。主要研究:中國經濟思想史,中國商業管理思想史,中國金融發展史等。
薛 旭: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戰略與營銷課程主講教授。
【招生對象】
熱愛傳統文化、追求素養與境界提升、對管理哲學有系統梳理和思考的各行業董事長、總經理及高層管理人員。
【學制學費】
學 制:一年(共計8次,每月周六、周日集中授課2天)
學 費:6.8萬元/人(本期校友特惠2.98萬元/人)
(含報名費、學習服務費、書本資料費,不含學習及游學產生的食宿交通游覽費用)
【學習地點】
北京+游學
【報名流程】
審核:收到報名表審核通過后,發放《入學通知書》
匯款:學員收到《入學通知書》后將學費匯至指定賬號
報到:學員應按規定的時間和地點準時報到
學員報到時應持本人身份證復印件2份,兩寸藍底照片2張,學歷證明復印件2份
(注:有關規定開班前請詳詢招生老師,開班后不予退費,敬請諒解!)
- 上一篇:家風建設與家業傳承私塾班
- 下一篇:《周易》研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