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 北大百年講堂啟動
3月5日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的首場講座啟動。到場的嘉賓有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總顧問、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國學大家樓宇烈先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傳播普及委員會主任張踐先生,中央黨校教授、著名國學文化專家于曉非先生,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士林先生。
國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相續流傳的血脈,是國家重新挺立于世界之巔的基礎!進入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之間、各種文明之間正處于深刻的交融激蕩之中。越是彼此交融的時期,越要清醒的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而自立的根本,就在文化的傳承、國家的歷史中,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
為了更好的宣傳國學,弘揚傳統文化,對癥現代生活,更廣泛的利益大眾,燕園(北大)企業家同學會面向全國各界企業家開展“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活動。“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活動集思想性、知識性、普及性于一體,追求學術創新,強調雅俗共賞,充分展示容含儒道佛并旁攝諸子百家的大國學,并著力聯系中國企業管理的現實,探索基于國學的中國式管理的構建。通過大講堂的形式,把北大國學經典送到全國,讓更多的企業家汲取到國學的精髓,體悟到先賢的智慧,以修身為本陶冶企業家性情,獲得理念的更新和境界的提升。
北京大學高層管理者培訓與發展中心、五明國學與商學院院長張廣茗先生表示,“今年我們將依托燕園(北大)企業家同學會及各地方同學會,在全國各地舉辦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活動。真正的弘揚國學,服務企業家。”
著名佛教文化研究專家于曉非先生,作為大講堂首位導師為到場的150余名企業家帶來了一場精彩了演講,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國學的基本精神和現代的基本價值。于先生指出,孔子創立的儒家繼承的是周公開創的禮樂文明。儒家有著強烈的男權色彩,強調男尊女卑,而老子的道家主張以柔克剛,繼承的是母系社會的文明,具有明顯的女性色彩。他認為,21世紀將是母性文明回歸的世紀,寬容與多元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中國和印度傳承傳統的母系文明將對21世紀以及更遠人類的生活起到決定性的意義。儒家強調男權,強調獨占,具有先天的侵略性和攻擊性,已經不可能再居于主宰地位,而老子道法自然,求同存異,具有極大彈性和寬容,是人類文明未來和諧發展的基礎。
下午是著名美學家李澤厚先生的得意門生,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趙士林先生為大家帶來的富有激情和活力的演講。演講題目是:國學六法之以儒做人。“在我看來,國學主要有六大家,那就是儒道墨法禪兵。將這六大家的思想精華化為現代人的精神營養?我的體會是二十四個字:以儒做人,以道養生,以禪清心,以墨盡責,以法為基,以兵入市。”趙教授如是解讀國學。他指出,儒家的學問不是空頭理論,從頭到尾都是教我們怎樣做人。北宋大儒程頤說過:“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南宋大儒陸九淵更是斬釘截鐵地說:“不識一個字,也要還我堂堂正正做一個人。”孔子 “志于學”是學習和思考做人的道理。那么,孔子要求我們怎樣做人?總的要求就是一個字:“仁”。儒家追求一種愛滿天下的境界。這實際上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核心觀念——天人合一,也就是宇宙和人類的和諧統一。他強調,仁這一最富于中國特色的范疇卻是最富于世界意義的。
某企業家學員頗有感觸的說,“以前總覺得國學很陌生,很遙遠,自己想學卻無從下手。今天聽了兩位老師的講座,我親切的感覺到國學了。國學就在我身邊,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今后,我一定多學國學,用國學,實現民族文化的自覺。”
首期大講堂活動圓滿結束。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燕園(北大)“五明國學公益大講堂”在鄭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