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子監大講堂第160講:北大紅樓的人和事
2017年5月20日,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與北京市東城區教委聯合舉辦的“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第160講在東城社區學院409報告廳開講。東城區委黨史辦、區政府地方志辦主任彭積冬作題為“北大紅樓的人和事”的專題講座。
本期主講人彭積冬主要負責東城區地方志、《北京東城年鑒》、東城地方黨史、東城區情地情的管理與研究工作。講座主要從北大紅樓、歷史代表人物、重大歷史事件三個方面展開。
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京大學紅樓,曾是北京大學的代名詞,現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北大紅樓因對中國教育和中國社會,尤其是對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獨特貢獻而彪炳史冊。
講座中,彭積冬依據自己的工作積累和資料收集,對北大紅樓的若干代表性歷史人物一一進行介紹和梳理。他總結蔡元培校長僅僅兩年多時間就把北大從一個官僚養成所變為名副其實的最高學府的系列改革舉措,他指出,蔡元培校長改變過去的陳腐舊風氣,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開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廣納人才,改革體制,一時間北大名師薈萃,教學科研盛況空前,使北大成為“常為新的”。
北大紅樓也見證了五四運動總司令陳獨秀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時期,在《新青年》建立了“民主”和“科學”的陣地,凝聚了當時中國一大批最優秀的知識分子。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帶領中國的先進分子沖破黑暗,迎接革命曙光的到來。此外,彭積冬還詳細地介紹了倡導新文化運動的胡適、紅樓見證了人生征程飛躍的毛澤東等與紅樓有關的人物事跡。
之后,彭積冬結合歷史史料,以客觀準確的視角向學員們展示三•一八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〇運動、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建等一系列與北大紅樓有關的重大事件,并進行了解讀。講座結束后,彭積冬根據學員們圍繞北大歷史和校園建筑文物的疑問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
編輯: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