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慶專刊《歷史的節點》推出
一冊在手,縱覽百年歷史,展示時代新貌。近日《北京大學校報》編輯部特推出80版《歷史的節點》校慶專刊,并向校內師生發放。
據介紹,這冊專刊不同于以往的是,在重要的歷史節點處和當代重大的歷史時刻,不惜篇幅展開,以期給讀者對校史留下深刻的印象,厘清模糊的認識。所以名為《歷史的節點》。
這冊專刊的副標題:“120年歷史分合中的北京大學”,以北大120年的發展進程為脈絡順次講述。北大120年的歷史,不是單線發展起來的,它經歷過停辦,經歷過與兄弟高校的多次分合。在歷史的分合中,北大既有分出也有合入:分出,促進了其他高校的發展;合入,匯流了眾家之長,才有了北大今天的繁榮。本冊專刊的內容主要涉及京師大學堂初創、上世紀20年代的合校風波、1952年院系調整、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啟動“雙一流”建設等學校發展史上的關鍵時刻,細致講述,展示北京大學如同一條奔流的大河,是如何分流、匯入,如何經歷曲折與坦途,一路浩浩湯湯、奔涌向前的。

專刊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巍巍上庠·風氣之先
1898年,光緒皇帝宣布變法維新,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直接創辦的綜合性大學——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眾多革新人物和學術大師云集于此,倡導民主科學精神,弘揚愛國進步思想,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發祥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創建北方地區中國共產黨組織的最初基地。
第二部分:烽火幽燕·南渡北歸
復校后的北京大學,因日軍全面侵華、北平淪陷而被迫南渡,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兩校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保留文化血脈的同時,為中國學術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1945年,抗戰勝利后,北大復員北歸,其所設學科由文、理、法三院發展為文、理、法、醫、農、工等六個學院。在這一時期中,北大學子積極參與愛國民主運動,從游行示威到參軍抗戰,延續了北京大學一直以來的民主精神。
第三部分:風雨砥礪·弦歌不輟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歷史新紀元。為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50年代全國范圍內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奠定了新中國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院系調整使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大學文、理方面的精英薈聚北京大學,組成新的北大。而北京大學的農、工、醫、法四個學院或者獨立成為新的大學,或者與其他高校相關系科組成新的大學,為這些大學的組建以及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四部分:趁潮展翼·再續華章
百年校慶之際,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適時啟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學校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2000年,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2017年,北大進入教育部公布的“雙一流”建設高校A類名單,并有41個學科進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入選數量居全國高校之首。今天,北大已成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知識創新的基地,國際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本專刊旨在為校內提供一本既濃縮歷史、又生動可讀的讀物,同時作為校報編輯部迎接120周年校慶的一項重要工作。專刊盡可能以文獻和學者的研究還原北京大學的歷史概貌,以當事人回憶的形式展示各個時代的鮮活畫面。
校報編輯部表示,專刊按正常的發放途徑,將發放到校內行政、院系教師和學生宿舍。如有個別需求,可到校報辦公室領取。(文/校報記者 王紫微)
編輯:凌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