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邦新命——北京大學120周年紀念全國書畫邀請展”在北京大學開幕
2018年11月29日,由北京大學書畫協會主辦,安徽美術出版社、《大眾書法》雜志等單位協辦的“舊邦新命——北京大學120周年紀念全國書畫邀請展”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開幕。

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們、北大校友及部分北大師生參加了展覽開幕式。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葉靜漪,中國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潘文海先生,北京大學書畫協會會長張辛教授,北京大學書畫研究會會長張振國教授,北京市海淀區文聯主席苗地,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張杰先生,首都師范大學解小青教授,榮寶齋(天津)總經理王彬,北京大學李志敏書法藝術研究會會長鞏獻田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盧永璘教授,北京大學校友書畫協會秘書長方建勛,北京大學書畫協會秘書長劉小剛、副秘書長馮健副教授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本次展覽現場展出約100幅作品,收入作品集近200幅作品,作品集在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嘉賓及參展藝術家們的到來為冬季的燕園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各位到會嘉賓就展覽的成功舉辦致以衷心祝賀,并積極發言,闡述了北大舉辦本次展覽的重要意義。
葉靜漪代表北京大學向來賓們表示歡迎和感謝。她闡述了本次展覽的主題“舊邦新命”的出處和含義,認為在改革四十周年之際,在中國經濟社會和綜合國力都得到重大發展的背景下,未來各項事業將處于轉型和進一步提升的階段。她表示,學者們也面臨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推進經濟、社會和文化進一步發展的重大責任。葉靜漪希望大家為了北京大學的明天共同努力。

葉靜漪致辭
潘文海代表中國書法家協會和蘇士澍主席預祝展覽取得圓滿成功,并重點闡述了他對本次展覽意義的看法。他認為,這次展覽延續了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所倡導的美育傳統,提出在民族復興和傳統文化復興方面,尤其是在黨和國家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升大國文化自信目標的背景下,北大將一如繼往地承擔重要責任。他表示,北大在學術界的地位以及北大“科學”和“民主”的傳統,將為中國書法學科的建設發展和書法研究的治學方法帶來啟發并作出貢獻。

潘文海致辭
張辛回顧了五四運動引進“民主”和“科學”之后,在北大所展開的關于宗教及“人的內構成”方面的大討論,包括陳獨秀先生的“以科學代宗教”、蔡元培校長的“以美育代宗教”和梁漱溟先生的“以禮樂代宗教”。張辛認為這種討論有益于遏制過度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情感、道德和生態方面的代價。他提出,今天回顧歷史旨在尊重先哲、敬畏傳統、回歸本體和提升境界,藝術家們需要感恩時代并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張辛致辭
張振國認為書畫是一直是北京大學的優秀傳統。他把本次書畫展喻為“眾花謝后臘梅開”,認為是慶祝建校120周年的“壓軸戲”。他認為這場“壓軸戲”好在兩個地方:一是參加人員廣,之前校慶的各種展覽多是針對北大校內師生和校友,而本次展覽針對的是全國藝術家,是北大書畫協會主辦的一次具有全國性質和國家標準的書畫展覽;二是質量高,仔細研究作品集及現場展品不難看出,藝術家們都堅持了“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原則,體現的是“正能量”,沒有“丑書”“怪畫”,在書畫領域真正體現了“舊邦新命”。
馮健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之一,從展覽的籌備過程、征稿情況、稿件的審核情況、展覽場地情況、展覽出版情況等方面介紹了本次展覽的具體細節。
展覽現場
在開幕式的最后,王彬和畫家方民分別代表校外參展人員、校友參展人員發言。他們表達了對本次展覽主辦方的感謝和對北大精神的敬仰,并表示會繼續在北大嚴謹求實學風的影響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隨后,嘉賓和參展藝術家們參觀了展覽現場的作品。
此次展覽是北京大學書畫協會為紀念北大建校120周年以及北大畫法研究會、書法研究會成立100周年而舉辦的系列活動之一。協會專門成立了展覽籌備小組,前后運作約半年,對來稿作品嚴把質量關,強調作品內容與創作題材與北大的關聯性,展覽受到一致好評。
編輯:凌薇
責編:山石
- 上一篇:北大校友合唱團舉辦“長大的時間”公益音樂會
- 下一篇:第十三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