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玲瑤老師
李玲瑤,美籍華人,國際金融學博士,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
祖籍湖北,臺灣長大,后留學美國。目前國內投資的企業有:
北京愛華婦幼衛生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光神電器有限公司、北京中寰天際通信技術公司、天相投資顧問公司北京思齊博雅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威思麗女子高級研修學堂。
第一次見到李玲瑤,是在今年夏天威思麗女子高級研修學堂的開學典禮上。威思麗是致力于全面提升女性修養的高級學堂——通過對女性的美化、柔化、強化訓練打造成功的“天質女人”。作為學堂董事長,李玲瑤優雅、嫻淑的氣質,溫婉、明媚的笑容引人注目,而她卓著的成就和多姿多彩的成長歷程,更使男性傾敬,讓女人神往,是天質女人的成功典范。
“那時我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
——追憶似水流年
學生時代,李玲瑤以好學上進、勇敢干練、聰穎智慧而著稱,加之端正大方的容貌、快樂開朗的性格,受到師長的欣賞和同學的擁戴,被推舉為臺大學生會、美國加州臺大校友會主席,并常被邀請去電臺、電視臺主持節目。臺灣一家著名雜志稱她為“美得耀眼的女生”。
中美尚未建交期間,她在華盛頓擔任全美華人協會華盛頓分會負責人。“每年國慶節,我都組織慶祝活動,帶領大家唱中國歌曲,跳當時國內最流行的民族舞蹈,像《荷花舞》、《庫爾班大叔》。”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她和楊振寧一樣,是接待小組成員;中美建交儀式上,她是少數被邀到白宮觀禮的華人代表之一;在中美建交華人慶祝大會上,李玲瑤擔任大會司儀。她在美國的家一度成為中國留學生和政府考察團最熱情周到的接待場所。“那時我是美國華人中的年輕僑領,為中美建交做了很多事情。現在想起來,那段時光多姿多彩,激動人心,這不是誰都可以經歷的。”李玲瑤一臉的自豪。
48歲開始讀
——只要想做什么時候都不晚
讓李玲瑤感到自豪的另一件事是,她從48歲開始讀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
李玲瑤在美國讀完計算機學位后,在硅谷做了8年的資深電腦分析員。同時,她丈夫——臺灣清華大學高材生胡公明完成了核物理方面的深造,成為一個頗有造詣的核子工程博士,服務于著名的通用電氣公司。1980年,他們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在硅谷創辦公司,不到兩年,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第一步目標,成為百萬富翁,同時,公司也從高科技領域擴展到房地產和進出口貿易領域,并在北京、香港等地建立了辦事處。此時的李玲瑤從一個純粹的文化人發展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企業家。
1984年,李玲瑤被邀回國參加國慶35周年慶典,改革開放后中國欣欣向榮的發展使她非常興奮,中國學子如饑似渴地學習、了解世界的精神使她振奮,她要為中國學子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于是她到、清華、人大、復旦、華中理工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做演講,她充滿激情而求實的演講受到熱烈歡迎,她因此被多所高校聘為客座教授。1988年,記錄了她創業艱辛和成功經驗的著作《走向成功》在北京出版,當即成為北京當年十大暢銷書之一。同時,她決定在內地投資,并說服不少在美華人來祖國投資或為祖國引進新技術。
“從那時起,我就萌發了讀經濟學的念頭。因為在各地做演講時,我感覺到自己經濟理論方面的不足。”這個愿望,直到48歲才實現,李玲瑤認為,只要你想做,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每次上課,我都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間,從不落一次課,認認真真做每一份習題論文。”同時,李玲瑤還自學了經濟學本科方面的所有課程,碩士加博士的5年,她讀完了經濟學9年的課程。今年7月份,她自豪地戴上了博士帽。
“每個階段做好該做的事”
——成功而幸福的女人是這樣煉成的
“在威思麗的一次討論課上,大家討論什么樣的女人才是成功的。有的女人事業很成功,但可能婚姻家庭不幸福,或在社會生活中感覺不快樂,這樣的女人大家認為還是有遺憾的。”
“我每個階段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孩子時,我做個好孩子,不讓父母費心;做學生時,做個好學生;結婚后,做個好妻子;有了孩子,就要盡心做個好母親。”
在美國創業初期,李玲瑤被丈夫稱為“Super Woman”(超級女人),上班、照顧年幼的孩子、料理家務、協助丈夫打理公司事務。
“年輕的時候,責任很多,我拿80%甚至90%的精力來承擔我的責任;現在,責任內的事情少了,我可以拿80%的精力來做自己喜歡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這樣從容地打理成功人生。李玲瑤令人欽佩也令人羨慕。
李玲瑤國際金融學博士,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等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創立五家企業,是國內少數具有實務經驗的企業家兼學者,她講課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將國外內情況相互引證,深受歡迎。從1985年開始,先后在國內數十座城市巡回演講,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各地政府領導的親切接見。1984年和1999年兩次應國務院僑辦邀請,參加了35周年和50周年國慶觀禮。她所著的《走向成功》一出版即成為北京當月十大暢銷書之一。李老師經商、講學之余還熱衷社會慈善捐助。自9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家鄉紅安、湖北華中師大及湖北民辦大學等捐資人民幣達百萬元,設立“獎學金”及希望小學,為我國教育事業做貢獻。2003年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當代經濟金融研究新視野》已被企業家高級金融與資本班列為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