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展出
近日,“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正式與觀眾見面。展覽緊扣改革開放40年歷程,共分偉大的變革、壯美篇章、關鍵決策、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等六個展區,多角度、全景式集中展示改革開放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北京大學王選院士團隊研制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入選展覽。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第四展區“歷史巨變”的第四單元“共享改革成果 共建美好生活”中,“教育助推中國夢”版塊集中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黨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建設具有鮮明特色中國教育事業所取得的成就。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42所“雙一流”高校科研團隊的42項改革開放40年來代表性科技成果,透過一面全息炫屏逐一展現。王選帶領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團隊研制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作為北京大學的代表性科技成果進行了展示。
1975年,以王選為技術總負責人的科研團隊開始從事我國“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中“漢字精密照排”項目的研究。他帶領團隊研制的“漢字信息處理與激光照排系統”,攻克了漢字信息的數字化存儲和輸出等世界性難關,實現了原創性核心技術突破。他開創“科技頂天,市場立地”模式,堅持技術與市場相結合,先后研制出華光和方正電子出版系統等八代產品,在海內外大規模推廣應用,使我國延續上百年的鉛字印刷行業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四十年完成的技術改造道路,被譽為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后中國印刷術的第二次革命,成為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范,為信息時代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創造了條件。2001年,中國工程院頒發了“二十世紀我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評選結果,“漢字信息處理與印刷革命”當選第二項,比第一項“兩彈一星”僅差一票。
編輯: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