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第183講:先秦時期的北京
2018年10月27日,由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與北京市東城區教委聯合舉辦的“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第183講在東城社區學院開講。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馬保春教授作題為“先秦時期的北京”專題講座。
先秦時期是指遠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社會形態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早期。馬保春首先簡要介紹了北京地區先秦時期的歷史概貌,包括史前、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自50多萬年前至四千多年前,人類社會發展階段是原始社會時期,北京地區活躍著著名的“北京人”“新洞人”“山頂洞人”“東胡林人”等北京先民,并留下一系列文化遺存;自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余年,人類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時期,北京地區已出現臣屬于殷商的小國及其都邑——薊和燕;自公元前1000余年至公元前475年,北京地區出現了兩個西周的分封國——薊和燕,北京成為西周王朝北方封國的統治中心和諸侯領地的中心。自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2年,北京地區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統治中心。
馬保春著重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先秦時期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突出特征,內容涉及先秦時期北京的地理環境、史前北京地區的基本概況、先秦時期北京與中原的關系、燕國的分封與當時北京地區的政治地理格局、先秦時期北京地區區域史在中國早期歷史中的地位等。
北京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通過馬保春的講授,學員們對先秦時期北京歷史的特點和持續輝煌的早期根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紛紛表達了繼續深入學習北京區域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的意愿。
下次講座將于2018年11月10日舉辦,具體講座信息請關注北京大學國子監大講堂微信公眾號或登錄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網站和東城社區教育網查詢。
編輯:麥洛